|
3月13日下午,福州高級中學2024-2025學年市級教學開放周信息技術學科崗位培訓活動圓滿落幕?;顒右浴叭斯ぶ悄芘c教育深度融合”為核心,通過兩節(jié)創(chuàng)新課程展示、跨校專家研討及精準教學評議,呈現信息技術學科的前沿探索與社會價值。福州教育研究院專家林昉、兄弟校骨干教師及福高信息技術教研組全體成員共同參與,共探技術賦能教育的新路徑。
AI互動:人機對話激發(fā)思維躍遷林少霞開設《人工智能體驗——與DeepSeek高效對話》課程。生成式AI技術如何轉化為課堂的“思維腳手架”?林少霞老師以“猜數字”游戲為切入點,引導學生與DeepSeek對話,在趣味互動中掌握程序設計的核心邏輯。通過AI即時反饋,學生直觀感受代碼調試過程,既降低編程認知門檻,又培養(yǎng)批判性思維與數字素養(yǎng)。課堂中,學生從“被動接受”轉向“主動提問”,深度體驗了“技術服務于學習”的實踐價值。
項目驅動:真實問題錘煉創(chuàng)新能力許佳佳老師開設《人工智能初探——智能藥品分揀系統(tǒng)設計》課程。聚焦老齡化社會痛點,許老師以“智能藥品分揀系統(tǒng)”為項目載體,串聯(lián)社會調研、算法設計、硬件調試全流程。第二課時中,學生結合人臉識別、機械臂控制等技術,利用圖形化編程工具搭建分揀邏輯,并通過“問題鏈”層層優(yōu)化算法。課堂亮點在于跨學科融合——從數學坐標系轉換到哲學功能辯證,學生不僅完成技術實踐,更建立起“技術向善”的責任意識。
專家賦能:多維視角引領教學升級福州市教育研究院高中信息技術教研員、市名師林昉老師對兩位老師的課進行了點評。林少霞老師的課以AI為媒介,將“計算思維”“數字化學習與創(chuàng)新”等課標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課堂活動。AI工具降低了編程門檻,但并未弱化核心能力培養(yǎng)。學生在調試過程中理解代碼因果關系,體現了“低階工具、高階思維”的設計理念。許佳佳老師的課堂以“技術賦能”為起點,以“育人深耕”為歸宿,通過真實問題驅動、跨學科融合與倫理價值滲透,實現了技術能力與社會責任的雙重培養(yǎng)。
其他老師點評也表示兩節(jié)課以“AI賦能”為表,以“育人初心”為里,在技術應用中實現了啟智、潤心、煉能的多元目標。未來若能在“情感聯(lián)結深度”“跨學科整合廣度”“評價維度豐富性”上持續(xù)突破,信息技術課堂將真正成為培養(yǎng)“有溫度的數字公民”的搖籃。
本次教研活動不僅是技術展示的窗口,更是教育理念碰撞的平臺。通過“真實問題-技術探究-社會價值”的教學閉環(huán),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扎實落地。未來,福高信息技術教研組將以“科創(chuàng)育人”為使命,持續(xù)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徑,為培養(yǎng)兼具創(chuàng)新力與社會責任感的數字公民蓄力前行。
技術有溫度,教育無止境——福州高級中學正以創(chuàng)新之姿,邁向智慧教育新未來。